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章 商鞅变法(二) (第1/2页)
秦孝公虽然也属“变法派”,但他是主持人只可公正的裁判,没有辩论权。 他的右边,依次坐着公孙贾、公子虔、甘龙、杜挚等“反对派”。个个摩拳擦掌、左顾右盼、信心十足,杀气腾腾地摆出一副围攻的架势。 左边却只有商鞅自己,未免显得人单势孤。 秦孝公有些担忧的看了他一眼,他却是神色自若。 略带微笑,竟不因形势的严峻而有不安。 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堂兄,官拜太傅,宗室贵族,位高望重。 按新法,儿孙们将有沦为庶人的危险,仅这一点他就不能接受,听着儿子嬴飞的哭诉更是火冒三丈: 胡闹! 让天皇贵胄的后代去跟小兵们抢头争功? 太掉价了! 有个一差二错,碧血染黄沙,不能让人忍受。 于是便与公孙贾等日夜讨论,研究如何击溃“新法”,坚决捍卫老祖宗给留下的风水宝地! 并决定在发起攻击时,由他首先开炮。 当然他们不能把发难的理由设定在维护个人利益,而要找一个大题目。 公子虔先干咳了一声,然后才倚老卖老的教训商鞅: “你听说过吗? 自古圣人不更改人民的风俗生活习惯,智者依照历代相传的法令治理国家。 ‘礼、法’都是古代圣贤制订的。 你有何德何能?就敢轻易抛弃,另搞一套什么新法? 年轻人,不要肆意妄为,还是谨慎点儿好!” 说完,用力吐口痰。 这哪里是“大辩论”? 简直就是“大批判”。 商鞅自有办法迎战,你既然抬出“古”来进攻,我就从“古”上还击: “太傅所闻,确是渊博,但不知所见的古代典籍史书有多少? 历代‘礼、法’确都是当时圣贤制定的,却非沿用至今、一成不变。 上古伏羲、神农,对人民只教育、不诛杀; 黄帝、尧、舜则教而后诛之; 夏启变‘禅让’为‘父子相传’,汤、武革桀、纣之命。 他们都是今人称颂的圣贤吧? 既然前代圣贤制定的法令政策已经尽善尽美,为什么后代圣贤却要有所变,用新的来代替呢? 就同一国来说,周文王尚为殷之臣,周武已代商而王天下。 虽是父子,然出于不同的时代,能沿用同一‘礼乐’吗? 现在齐恒、晋文及我穆公,无不依时制礼,国事定法而称霸于诸侯。 事实证明: 从来就没有沿用至今的古‘礼、法’可供后人遵循。 相反,随着世易、时移,‘礼、法’都必须因时而变。 所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这些书籍上都明确记载,请太傅回去多读点儿书,看看我这个年轻人说的对不对。 至于人民的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在不断的改变。 否则,您为什么不像上古人那样裸身体茹毛饮血,而是衣锦玉食呢?” 正在闭目养神的公孙贾大概受到商鞅的启发,而在想像公子虔光着屁股的样子,不禁扑哧笑了。 公子虔以为他是在笑自己吃了败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