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孙四郎 (第2/2页)
不过,也为几个儿子高兴。 史瑶把四个儿子叫到身边,就说:“大郎,二郎,三郎,你们现在封王了,可以出宫建府邸,打算何时起府邸?” “孩儿有封地,在长安建府肯定得自己建。”三郎道,“以前出过‘七王之乱’,祖父疼孩儿,给孩儿的封地也不会太大,过两年封地的税收上来,孩儿有了钱再建府吧。” 二郎:“我有钱。” “你那点钱只够买两间铺子。”三郎笑道,“阿兄,你还是好好收着吧。” 四郎点头:“对的,阿兄,你还是好好收着吧。” “你知道我说什么?就跟着学。”三郎好笑,“母亲,孩儿和大兄不在宫里这些天没出什么事吧?” 史瑶:“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别人的事改日再说,李禹撞你们的车,你们不声不响把人赶出博望苑,不像你们的作风啊?” “让三郎说,孩儿不清楚那一段。”大郎道。 三郎先说历史上李禹胆子大,只是东宫家臣就敢得罪刘彻身边的人,随后才说:“李禹有个妹妹,母亲知道孩儿什么意思了吗?” 史瑶明白了,好笑道:“你们啊,这么多年还不信你父亲?” “不是不信父亲,是不信外人。”三郎道。 四郎突然开口:“我没听懂啊。” “我们说的都是我们这么大的人才懂的事。”三郎站起来,“四郎,我比你高多少?” 四郎嘟着小脸哼一声,转身扑向史瑶。史瑶连忙抓住他的胳膊,“你现在是太孙,不能再这般孩子气。” 四郎不甚胖,他肉结实,有一次朝史瑶扑过去,撞的史瑶胸口痛,太子就不准四郎往史瑶怀里扑。每次和他说,小孩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还小。母亲没看到吗?我比阿兄矮好多好多。” “都没你有理。”史瑶捏捏他的小脸,“三郎,以后没事多教教他礼仪。” 三郎:“孩儿知道。母亲说的小事是何事?” “你走后卫长公主病了。”史瑶道,“我领着二郎和四郎探望你祖母,你祖母见着我就说,早知道就拦着你祖父,不让你随军出征。” 大郎嗤一声:“留下来给卫长姑母看病啊?她怎么想的啊。” “她也是随口一说。”史瑶笑道,“早年你祖父把卫长许给栾大,你祖母都不敢找你祖父,出征此等大事,她更不敢插手。你不想去,让她帮你求你祖父,她也不过是拐弯抹角询问一下。” 三郎笑道:“孩儿知道。卫长姑母还没四十岁,怎么总是生病?孩儿出征前,她好像就病过两次。” “富贵病吧。”史瑶道,“当初我帮她对付栾大,她转身给你父亲送人,我再也没搭理过她。逢年过节碰到,也只是打声招呼。你祖母说起她的事,我也是听听不接茬。” 四郎扭头看向史瑶:“母亲,栾大是谁啊?” “你不认识。”史瑶道,“他早就不在这个长安了。” 二郎夹开一个核桃,挑出核桃仁递给四郎,“母亲当初不应该管她。” “当时你祖母的眼睛都肿了,卫长哭得眼睛里面全是血丝啊。”史瑶道,“那时卫长二十出头,栾大也不是什么好人,我又想为你祖母分忧,一时也没想那么多。” 二郎:“母亲就是太善良。” “母亲不善,也不会成为咱们母亲。”三郎道。 这一点大郎赞同,“母亲,孩儿一直好奇母亲怎么来这边的。母亲介意说说吗?” “我怕吓着你们。”史瑶道,“从十丈高的楼上摔下来,摔地上只感觉身体不是我的,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大郎:“十丈高?” “是呀。”史瑶道,“改日我画给你们看。” 四郎吐掉嘴里的核桃,把剩下的塞史瑶嘴里,“母亲,这个不好吃。” “坏了?”三郎问。 二郎:“母亲用蜂蜜给他做几次核桃仁,自打吃过蜂蜜核桃再也不愿意吃这种了。你呀,以后也是跟祖父一样奢侈无度。” “我和祖父不一样。”四郎很大声说道。 太子甫一进长秋殿就听到这句,“又说你祖父什么呢?” “我没讲。”四郎忙说,“是阿兄说的。”指着二郎。 太子看到是二郎,肯定道:“一准是你不听话了。” “我没有。”四郎道,“母亲,我没有不听话。” 史瑶笑道:“挑食呢。” 太子进屋看到地上的东西,捏捏四郎的小脸,“二郎,夹开自己吃,别给他吃。对了,大郎,三郎,你祖父宣你们过去。” 史瑶:“父皇找他们俩?” “是呀。”太子道,“估计又有什么事瞒着你我。” 三郎想说没有,突然想到昨天晚上四郎从他衣裳里翻出的东西,撇嘴笑笑:“没有。是祖父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