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寻找海东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寻找海东青 (第1/2页)

刘彻噎得说不出话来, 使劲运气, 好一会儿才说:“三郎, 不要认为朕疼你, 就不会揍你。”
  “孙儿错了。”三郎道, “祖父不好武, 也不好战, 只是喜欢开疆辟土。”
  刘彻拿起手边的东西就砸,猛然想到不久前太子轰然倒在他面前,砰一声, 把东西放案几上,“刘,刘三郎!”
  “祖父是不是忘了三郎叫什么?”二郎问道。
  刘彻顿时觉得五脏六腑一块痛, 无奈地喊:“二郎……”
  “不是吗?”二郎有一点点失望, “孙儿就经常忘记三郎叫什么。”
  刘彻深吸气,“你以为朕像你一样笨?”
  二郎噎住了。看到案几上的小房子, 跑过去抱起来, “不给你了。”
  “放下!”刘彻道, “否则吾不准你加入虎贲军。”
  二郎心说, 我也不想加入。注意到站在他旁边的是大郎, 二郎瘪瘪嘴,把小房子放回去, 哼哼两声,站到三郎身边, “祖父答应了, 我们回去吧。”
  三郎看向刘彻,等着他开口。刘彻还得宣虎贲校尉,便令他们退下。三人从宣室出来直奔长秋殿,告诉史瑶从明天开始他仨和虎贲军一起训练。
  虎贲军训练地就在长安城内,未央宫西边,也就是刘彻要起建章宫的地方,骑马只需一刻。
  史瑶已有心理准备,当她看到三个儿子稚嫩的小孩还是舍不得,“明天过去先试试,撑不下去别硬撑,你们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到战场上要考虑的是如何带兵,而不是如何杀人。”
  “母亲,孩儿还没去呢。”三郎提醒她。
  史瑶:“所以我先和你们说,半途而废也别担心我和你父亲责怪你们。”
  “母亲,带兵打仗讲究的是全力以赴,给自己留条后路很难打胜仗。”大郎道,“还没出发就想到撤退,母亲就不怕孩儿到战场上投降吗?”
  史瑶:“你们不会的。”
  “是吗?二郎。”大郎扭头看向身边人。
  二郎不自在地眨一下眼,“我又不上战场,你看我做甚?”
  “对,二郎不上战场。”史瑶笑道,“太官令今日送来许多莲子,你们想怎么吃?”
  二郎:“煮粥。厨子去年煮的腊八粥可好喝了,孩儿想喝。”
  “今天不是腊八。”大郎道。
  史瑶:“不是腊八也可以喝。二郎想喝现在就去找厨子,莲子得提前泡,把莲心剔出来。”
  “母亲说到莲心,孩儿想到了茶叶。”三郎道,“母亲有一次说想喝茶,有没有让东南那边的百姓采茶?”
  史瑶:“你父亲说明年夏天就能送来。”
  “现在的茶不也挺好的吗?”大郎奇怪,“为何还要茶农采茶?”
  三郎往四周看了看,见除了他们只有四郎在屋里睡觉,“现在的茶是茶汤,我和母亲说的茶是清茶,就是滚烫的水直接冲茶叶。”
  “那样岂不是没什么味?”大郎道。
  三郎:“我、母亲和阿兄喝惯了那种茶,现在的茶汤喝不惯。你何时见我们喝过超过半碗?”
  大郎仔细回想一番,每次煮茶好像都是他和太子喝,史瑶、二郎和三郎抿一口,天冷的时候会多喝一点,也没曾续杯。
  “先不说茶。”史瑶道,“三郎,海东青传信是不是比信鸽、大雁要快?”
  三郎想也没想:“当然。等等,母亲有海东青?”
  “我没有。”史瑶道,“你要去战场让我想到海东青,听说那种鹰飞的速度很快,你会训鹰吗?”
  大郎:“海东青是鹰?”
  “是呀。”三郎道,“数量极少,据说十万只才能出一只海东青。《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李白也曾写过,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史瑶笑道:“我和二郎没听说过这句。我知道海东青还是因为你上辈子很喜欢,据说海东青还能捕猎?”
  “既能传信,还能捕猎,这种鹰挺好。”大郎道,“我们到战场上,兵分两路也不怕走丢。三郎在信上写时辰,海东青飞到孩儿那里,孩儿算一下时辰就知道三郎离孩儿多远。”
  三郎:“大兄,海东青十分难寻。”
  “难寻不假,不过,我认为现在很好找。”史瑶道,“二郎,你上辈子可曾见过老虎满山跑?没有吧。所以,三郎以前觉得海东青难寻,现在有可能很好找。”
  三郎点点头:“母亲说得对。”忽然想到一件事,“母亲,现在用海东青,再过一千年可能就灭绝了。”
  “除了你谁会训鹰?”史瑶道,“没人会训,捉它何用?听说海东青吃生肉,不是大富之家也养不起。以后真有人捕杀,朝廷颁布一条猎海东青者处极刑,自会少许多。”
  大郎:“三郎,你担心的有些远。”
  “三郎把鹰的习惯,如何捕捉,捕捉后如何喂养全写下来,我抄下来给你父亲。”史瑶道,“海东青虽然难巡,你们出征时能用到,你父亲一定会令辽东太守张贴告示,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