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5章 454.正面对决 (第2/3页)
勇的类型。他善于打硬仗,在战场上永远是进攻再进攻,胜利也往往是摧枯拉朽式的。他的指挥风格虽略显粗糙,但永远是战意十足,当别人打了败仗意志消沉的时候,他就会站出来大声疾呼,让大家鼓起勇气。 当年在河北剿匪的时候,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与主力部队失散,好几天没有回来。将领们见不到刘秀,都很惶恐,有人说刘秀已死,恐慌情绪蔓延,众人都六神无主,有的人甚至准备脚底抹油开溜。 在队伍要散了的时候,吴汉站了出来,说道:“诸君要勉力,主公兄长的儿子就在南阳,吾等何必担心没有主人呢!” 他鼓励众将,让全军振奋精神,使队伍免于溃散,终于等到刘秀归来,稳定了军心。 吴汉就是有一种稳定军心的作用,什么时候都不轻言放弃,在军中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虽然首战告负,吴汉却没受影响。大军前行,到了开阔地带,弃船登岸,就在淮水支流决水河畔扎下大营, 此时董欣率军守安风,邓终固守蓼县,三个人分守三座城。阳泉距离蓼县三十汉里,距离安风四十汉里,中间有河流大泽,水路上可以相通。 “邓奉小儿不知兵!”吴汉笑道:“我十万大军来此,若他们合兵一处,固守一城,尚可据城死守,如今却分兵守之,大大失策!分兵则其势必弱,若我率大军出战,彼辈必不敢正面迎战!” 其实从地势上来看,三座城中最适合防守的是蓼县,蓼县处在决水与灌水的夹角之中,而且这个夹角十分尖锐,护住了城池的三面,只留一面可以进攻,而安风附近水网比较密集,不仅有数条小河,而且其北面有一个用于灌溉的巨大的人工湖,安风周围的地势也是不利于步骑展开的。 阳泉虽也在决水之畔,但是只有城池一面邻水,另外三面相对宽敞平坦,虽然没有中原地区那么一马平川,但也可以展开大军,来一场相当规模的战役。 吴汉命寿春水军卡断河道,截断三城之间的联络。 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这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池塘委实不少,水道也不只一条,大军重点布置在要道之上,其余小路布置了少量船只。 经过多日准备,攻城器械都准备停当,吴汉亲率大军出战,准备强攻阳泉,考虑到攻城战的艰难,战争之前他便许下赏格,鼓励士卒。 将士们都很振奋,在悬赏方面大司马从不吝啬,不仅攻下城池有赏,还可任意掳掠,任将士们中饱私囊。 吴汉军的纪律很差,掳掠是家常便饭,屠城也是偶而为之,但这并不是因为吴汉贪财。事实上吴汉称得上清廉,有一次他出征后,他的妻子在家购置了大批良田,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大军在外争战,士卒们都过着苦日子,饭都吃不饱,我怎么能在家中敛财呢?”把这些田地全都分给了亲戚和部下。 他的掳掠,一方面是粮草不济,不得不抢,另一方面是激励将士的一种手段,城里有那么多钱财,冲进去就能随便抢,将士们攻城的积极性当然会高,谁能不奋勇杀敌呢? 吴汉虽然军纪败坏,在百姓中口碑不好,但是在军中却有些江湖大哥的派头,颇受将士们爱戴,他的军队战斗力算是比较强的。 所以说,他的打仗方式不靠技术,而全靠一股气势,他本身具有永不服输的勇气,又采用各种方式鼓动士气,使全军将士战意十足,人人奋勇。 他在城外准备攻城器械,鼓励士卒。邓奉也在城中磨刀霍霍。 他对着将士们道:“当年我军大胜吴贼,打得他落荒而逃,吴贼深以为恨。此番他率大军而来,意在复仇,吴贼恨不得屠尽我等,以雪南阳之恨!诸君,我军困守孤城,若不死战,则皆为城下之鬼!” 他的话并不夸张,吴汉有屠城的恶例,何况对手是与他有着深仇大恨的南阳精兵,不胜,就是死! 邓奉突然话风一转,又说道:“吴汉无能之辈,乃我军手下败将,当年他十万大军,敌不过一万南阳精兵,如今我军尚有精骑数千,比之当年,兵力更盛,此战必破吴贼!” 双方虽然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