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8章 437.意外风行 (第3/3页)
敌数百,双方形成混战局面。 渡口虽构建有防御工事,但其坚固程度与城池不能相比。刘秀军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又有皇帝亲自压阵,将士用命,洛阳军抵敌不住,渡口形势危殆,好在此时大河南岸见到北岸情景,跨河来援,新生力量加入,使守军精神为之一振,勉强稳住了局势。 如今刘秀军七万人,洛阳军约三万余人,共十万人在大河北岸大打出手,连战了三天,刘秀军占据优势。 又战了两日,守军越发捉襟见肘,正在势孤力穷之时,忽然传来一个消息,校尉第五伦一路向东,竟一举攻克了温县。 温县后面就是河内重镇野王,如今河内大军都在西部厮杀,东部多少有些空虚。第五伦不管不顾地直向里钻,袭夺了温县,震动了整个河内郡。 河北之地自刘秀登基以来,因寇恂镇守有方,使全郡获得安定,已几年不见兵戈,百姓对于刘秀的统治有了一定的信心。可如今河内大乱,虽然第五伦兵只有一万余人,就算再能打,最终也翻不出多少大浪,可是若任由他向腹地挺进,对于民心十分不利,有些暗中蛰伏的反对势力或许会借机冒头,凑在一起,对抗朝廷,这是刘秀万万不能容忍的。 刘秀立即命邓禹率三千精骑先行,急速救援温县,并加紧了攻势,想要尽快解决渡口汉军,好回身安定河内。 芳丹、崔秀等人感觉不能抵挡,便准备船只,连夜偷渡大河,回到南岸。但是数万大军,哪能一下子都渡回去,终有一部分兵马未来得及回渡,有七八千人被围攻歼灭。 刘秀军占领了渡口,困住了轵县,封住了从河东和洛阳两地进入河内的入口,然后回身河内,想要肃清残敌, 如今河内郡内尚有第五伦一万人和河东军两万人,三万军队占据了沁水、温县等几座城池,得知渡口失守后,沁水及附近的河东军马立即弃城西进,攻击轵县围城汉军,试图打通回河东的道路。 双方在轵县城下展开一场大战,战况僵持之际,田况亲率数百敢死队冲出城来救援,将围城之军打开一条缺口,城外数千人趁机冲入轵县。 但随后耿纯率军来援,将缺口重新封堵,后续撤退的河东军一万余人不得入城,在河内郡内辗转,四处被追杀,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有数百人穿过险峻的太行山,回到河东。 这次大战,建武汉被歼灭两万余人,除了还保留轵县这个最后的据点外,几乎全部退出河内,可以说是一场大败。但是总是有一些意外发生,使事情发生翻转,让历史显得愈发精彩。 步兵校尉第五伦率一万军队攻占温县,使河内全郡震动。第五伦深知自己兵少,若留在一处,等到敌军集结,便只有被消灭的份儿。 所以他在温县只是短暂停留,便立即率军东进,趁敌军虚弱,攻占了平皋。这时刘秀大军围攻渡口的消息传来,第五伦感觉大势不妙,毫不迟疑,率军疾奔到大河边,征发船只,连夜渡河。 他本想乘船回到伊洛平原,没想到当夜大风,船入水中,竟顺流直下,第五伦眼看南岸地势皆不能停靠,只好任由船只继续顺流向东。 好不容易有一处水流平稳之处,在岸边凹了进去,眼看是一处港口,第五伦也顾不上是哪儿了,立即率船队进港,守军嘟囔着:“不是说明天才会运粮来吗?怎么现在就来了?等明日天亮再卸吧!”迷迷糊糊地上前来接应。 第五伦听着岸上卫兵的口风,明显是敌军,便暗暗知会手下,等船一靠岸,士兵们一涌而上,将岸上十几名守军斩杀殆尽。 第五伦带兵向里直闯,夜间守军都在睡觉,来不及反抗,许多人被杀,其余人跪地乞降。 第五伦问道:“此地是何处?是谁把守?有多少军马。” 被俘的守将战战兢兢地答道:“将军,此处是敖仓,在敖山上建有城池,内有粮仓,由孙校尉率三千军把守。” 第五伦又惊又喜,原来他们竟被一阵意外的大风吹到了天下粮仓--敖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