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自投罗网 (第3/3页)
来没有听到过,特别特别正常的那种笑声。 赵高心情突然大好,“孟尝君入秦为相,有趣~” 咸阳宫属内史郡,它所在的关中地区雄居黄河中游,地势西高东低,如同秦国对天下的主宰,对下游各诸侯国形成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之势,昔年商鞅奉命择地建立宫殿和国都透漏出秦孝公的雄心和抱负。 这样的雄心抱负代代相传,到了嬴政这一代趁势崛起,一统天下。 传闻中,秦始皇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每灭掉一个国家,就会在咸阳塬上仿建该国的宫殿,扩建皇宫。 随着隐密卫一路进来,第一个看到的仿造建筑自然是韩宫。 秦国的宫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让人看了不觉重整筋骨,激扬斗志。 而韩宫的建筑风格,却是奢华至极,一味追求彰显王族的荣耀华贵,即便十多年过去,仅仅不足三分之一的仿建,也能看得出当年的韩国有多么腐败奢靡。 这样的韩国,是张良他们曾经竭力想要拯救,最终无力回天的韩国。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雄厚有力的声音在内殿中响起,念完《二子乘舟》,嬴政若有所指地审视着伏念,“先生可知这首卫风讲的是什么故事?” 伏念当然知道嬴政不是真的不晓得《二子乘舟》讲的是什么故事,但身为儒家当家,如果推说自己才疏学浅不知道这个典故,明摆着想欺君了。 恭敬地一拜,“皇帝陛下,据记载而论,这首诗是后人为卫宣公的二个异母子所作,当年卫宣公为公子时,与其父庄公之妾夷姜私通生急子,后筑新台纳本应该婚配急子的宣姜,生二子,长曰寿,次曰朔,随厌恶急子;公子寿与急子亲如同胞,公子朔却极为厌恶他二人,之后定下毒计要取急子性命,公子寿提前得知,灌醉急子,假冒他被贼人所杀,急子原已逃过一死,却不甘兄弟代死,事后赶到,亦被贼人所杀.....后人载歌咏其二人争死之事,是为乘舟。” 默默听完伏念的话,嬴政刚硬脸上没有一丝变化,“手足情深......然则公子寿已代死,急子何必又去赴死?伏念先生不觉得......这种行为愚蠢之极?” 低首再拜,“皇帝陛下思虑周全,洞悉本质,伏念万不敢空言妄谈。” 内监躬身站在内殿门外,“皇帝陛下,隐密卫已将张良颜路带到,是否要宣他们进来?” 什么?!子房他......伏念眼中闪过一丝错愕,恰好被帝王锐利的目光捕捉,“看来齐鲁三杰的情谊不亚于急子兄弟二人。” 玄色龙纹的长袖一拂,嬴政身姿挺拔地立于殿上,“宣。” “唯......宣张良颜路觐见~”随着内监尖细的声音扩散,张良颜路进入殿中,隐密卫留守暗处。 该如何形容眼前的这位帝王? 成熟冷静,霸气决绝,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不,抛开国仇家恨,他是威严、残酷、刚强、深沉、冷峻、坚定的王者,与生俱来的迫人气势注定天生帝王。 举手投足之间,不苟与严厉就像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一样,严谨的不容许一丝一毫的懈怠迟疑。 秦国强大,统一天下是必然的,换作韩国也会一样。 子文说的没错,当年韩兄创立流沙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是......韩国从来没有秦国这样的君臣,也没有秦国那样的国力。 君者,源也。 但这绝不是嬴政推行残暴统治的资本,韩兄当年想要的,也不是一个随意杀戮,视百姓的生命为草芥的国家。 礼有徐趋疾趋,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趋跄兮。 张良颜路趋跄跪拜,良久才听到,“齐鲁三杰的风采果然世间少有,朕今日有幸见到三位齐聚殿前,不枉此生。” 还没等张良开口,伏念就跪下来抢先说道,“皇帝陛下廖赞,鄙师兄弟三人诚惶诚恐。” “君子坦荡,伏念先生......”嬴政的视线扫过伏念落到张良身上而收回,“何故惊慌?” 颜路使了使眼神,依旧没能阻止自家师弟开口说话,明明之前都商量好了,让自己来说的,没想子房还是不听话。 “初见龙颜,泽蒙圣听,故而惊慌失措”张良颔首对答,即便是九死一生,也不能再让两位师兄为自己出头了。 “扶苏桑海之行见识了儒家渊博论道,张先生果然能言善辩”嘴角勾起的笑容若隐若现,比他自身的脸庞还要刚硬几分,多年前从韩国来到他面前的那个年轻人,有着比张良还要耀眼的风华,学识胸怀非常人所能企及,助他一统天下的李斯也远不如韩非,然而这样的人,同样有着一统天下野心的韩人,怎会甘居人下? “公子殿下” 比起扶苏,嬴政决容不得张良有丝毫恭维花招,“都下去吧”韩非注定不能为朕所用,那齐鲁三杰又存何心? 三人只得拜退,“唯”...... 嬴政没有那么多的闲心去听张良长篇大论,更不想给三人过多的时间辩解,儒家要如何处理,齐鲁三杰是否参与反秦,并不重要,有些事处在黑与白的灰色地带,本就嫌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