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荧惑 (第1/3页)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 荧惑,指火星,在古人的眼里,它近于妖星,司天下人臣之过,主旱灾、饥疾、兵乱、死丧、妖孽、祸事。 史书中记载,降落的荧惑石上被百姓刻上了大不敬之言,秦始皇因此震怒,将附近所有知晓此事的村民全部杀死。 后世推论,嬴政杀伐果断,却不滥杀,当时要真杀了那么多人,也是为了保住某些秘密。 消息被蒙恬封锁的很严密,罗网渗透朝局,权通上下,亦只能在消息传入咸阳后才知道其中细节。 墨落在新制的书简上,流畅的书写完要上呈的奏报,将笔放于砚台,除了搅乱阴云,赵高也是有很多其他事要做的。 “派去东郡的人传来消息,荧惑石下坠之处,一天内村庄田地荒芜,和钦原昨日所报一致,且方圆十里的百姓不知所踪。” 赵高从软垫上起来,书简的墨迹已干,小斯自觉过来卷起竹简,书中字迹遒劲凝重,笔势匀圆规整,很难想象以自家大人如此阴戾的性情却把大篆写的这样好。 日落镜缘乌云起,黄昏海水泛黄色,长堤由岸边伸往水中,子文坐在边上,右手持剑,左手拿酒,对着天空一敬,淋在剑身上,留一口喝下。 酒瓶从手中滑脱,‘扑通’一声掉水里,大海绵长的去向像是子文无法预知的将来,不知道到哪里才是尽头。 剑放在腿上,望着天际愈积愈厚的阴霾,子文淡淡地问,“解脱了,现在不累了吧?” 子文感觉‘煞’就坐在身边,却不在意这种感觉来源于孤独还是无趣,“那我该在哪里停下?”海纳百川,一切归于大海,大海又归于何处? 呵,子文无奈地笑笑,风云流转,生死周而复始,何必执着哪里开始,哪里停下,何时死去。 天地间的我们实在太过于渺小,如无倚仗便要放下,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煞临死前,用罗网的暗语求了子文一件事,回来后子文在指定的地方拿到了煞留下的书信。 他求我帮他在长满蒲苇的地方看一次海,那是他和弟弟最后分离的地方,饿晕在路边差点被乞丐煮了吃的地方,也是......他被父母遗弃的地方。 怕声音被淹没在海水里,我用尽全力大声喊着,想要那个教我武功,教我点穴,教我辨毒,教我凫水......最终相互残杀的人也听见,“我听了,看了,做了,懂了!你知道么......” 但再重来一百次,子文依旧会痛下杀手。 煞,也是一样。 荧惑荧惑,人心才是真正的灾祸。 看完海,子文并没有马上回据点,从怀里拿出一盒胭脂,一盒土色近似麦黄,没有半点香味特制的胭脂,一点点仔细讲究地抹在脖子上,再加一点特殊的材料,做一个不掉色、防水、放热又经看的假喉结。 得到越多,顾忌越多,敌人更多,无知无畏才是真的胆大,只有知道某件事有多么危险的时候,才会恐惧。 有了短剑,自然要熟练剑法,子文不再特别去找地方练功,就在墨家依山而建的据点周围修习,有时盗跖白凤飞过的时候会‘指点’几句,常来周围树上倒吊的隐蝠也嘲讽了我好几次。 以张良为代表的雪女、阿忠、徐夫子等人安慰我说,十年磨一剑,欲速则不达。 这种时候,我只回以一个悲伤的表情~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子文修习了两种剑法,一种杀戮狠绝,罗网顶级高手亲授;一种自持稳重,墨家祖传剑道。 张良建议子文学清逸飞扬的剑法,更贴合她的形体。 哈哈,这怎么能行?我当然是拒绝的! 稳重的剑法还可以补充狠绝招式的不足,用作防御,学起来慢一点,倒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更不会露出马脚。 若跟着张良学了清逸飞扬的剑法,难免暴露戾气不说,这样相克的剑法,反倒损害自身,不进反退。 蒙恬北疆御敌,荧惑石降,神农令出。 三件大事,搅得天下不得安宁,却也是召集反秦势力的好时机。 楚国自郢都沦陷至最后灭亡的数十年,曾三度迁都,这样的楚国远离原来的文化中心,渐渐接近齐国地域,而齐国道家思想昌荣,楚势日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