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1节 (第2/2页)
有难同当,江一他们不去,谁去。 以后江一再说什么升官发财别忘了兄弟我,他刘伟湛别的不说,好兄弟这辈子都不会忘。 徐燕舟平日不爱笑,不过刘伟湛能从他眼里看出一丝满意来,“准了。” 刘伟湛便要告退,却听徐燕舟道:“去南疆看看有没有新奇种子,带些回来。” “臣遵旨。” 刘伟湛奉旨去了南疆,秋意渐浓,燕京城的街道上铺满了黄色的树叶,百姓也都穿上了厚实衣裳。 未央宫换了厚被子,纱帐也换成了布帘,门殿前挂上了棉花帘子遮风,早晚烧炭,也不觉得冷。 顾妙出宫去了趟燕王府,七月上旬种下的花生麦子现在已经长高不少,暖棚里烧着炭,白日还有阳光晒,庄稼长的极为茂盛。 一处天地浇水施肥,另一处就正常照顾,已经能看出不同来了,施肥的麦田长的要更高,而且,已经吐麦穗了。 花生只看叶子倒是能看出旺盛来,不过地下长的如何,还不知道。 几日浇一次水,多少天撒一回肥,都有记在册。 两块田对照太少,若是田多,雨水,阳光,肥料,种子,土壤对收成的影响都能看出来。 顾妙叹了口气,张先言有官职在身,一切只能慢慢来。 顾妙从暖棚出去,被冷风吹得一激灵。 进了十一月,天就更冷了,去年这个时候还在玉溪山,有暖炕,炉子,卢氏给做的厚被,唯一冷的是徐燕舟。 顾妙想起那个大炕柜就觉得好笑,也不知道当初徐燕舟怎么想的,竟然冒着雪把炕柜扛了回来。 顾妙披着斗篷坐在窗前,未央宫窗户用的还是明纸,看窗外要把窗户推开。 天阴沉沉的,寒风卷着落叶,似乎是要下雪。 天冷,顾妙不怎么爱动弹,中午睡了一觉,晚上还困乏,早早就躺下了。 徐燕舟一起躺着,他爱和顾妙说朝堂上的事,顾妙有时会帮他拿主意,徐燕舟发现顾妙新奇点子多,所以什么都和顾妙说。 “刘伟湛快回来了,也不知南疆之行如何。” 顾妙嗯了一声,燕京去南疆路途遥远,十月上旬去的,现在都十一月十五了。 刘伟湛回来估计能带些东西,南疆西域两地香料多,还有外邦商人。 顾妙想要胡椒,咖啡豆,最好有种子,这样就可以在云州种。 云州有不少外邦传来的东西,顾妙想要更多,希望刘伟湛带回来。 等云州更加繁盛强大,顾妙希望整顿海军,出使海外。 带回来云州没有的食物,也带回来技艺。 “收上赋税,百姓家里还有余粮,能过个好年。”徐燕舟道:“冬天冷,得尝备着药材,豫州种的草药能派上用场。” 徐燕舟一句一句说着,身边的人呼吸慢慢变得均匀,他低下头,把被子往上拉拉。 外殿亮着烛灯,顾妙脸上一层淡淡的橘黄色暖光,徐燕舟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也闭上眼睛。 次日,徐燕舟被外头的风声吵醒。 他醒的早,被窝里又暖和,抱着顾妙软软的,十分舒服。 徐燕舟难得懒了会儿床,冬天百姓都在家里猫着,政事少,他便把早朝往后推了一个时辰。 顾妙没醒,徐燕舟起身去外面晨练,他离开时把被子掩好,推开门,进了满屋的风雪。 未央宫殿前铺着厚厚的白色,冷风卷过,飞了徐燕舟一脸雪沫。 哪儿都凉了。 徐燕舟把门关上,然后炉子旁烤烤火,左右上朝不急,他又把衣服脱了,然后钻进被窝。 也不知道刚刚为何想不开要出去,这般冷,哪里有躺着舒服。 顾妙不醒,徐燕舟就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身边的人在他胸口蹭了蹭,然后慢慢睁开眼,睡眼惺忪。 顾妙睡的有点懵,她揉揉眼睛,“你怎么还在……” 徐燕舟抱住人亲,“下雪了。” 他亲的毫无章法,顾妙皱了皱眉,“下雪最适合睡觉了,你去上朝,我再睡会儿。” 说着,顾妙又把眼睛闭上。 徐燕舟也只能起来,醒的时候任他碰就够了,许是夜里累,今日才睡的多,徐燕舟去上早朝,顾妙又睡了半个时辰回笼觉。 顾妙醒的时候雪还在下,她在窗边看了会儿雪,就窝到榻上看账本。 太医院,御膳房,国库都记账,太医院账上记的都是些药材,没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