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节 (第2/2页)
盐好了。 顾妙又回了趟玉溪山,半山腰上的屋子又住进去了人,是山上烧炭的人。 数月时间,山上已经被踏出了一条路来。 顾妙顺着这条路去了盐湖。 从山顶往下看,能看见不少人在盐田边忙碌。 大片大片洁白的盐田在太阳下闪着微光,采盐的,煮盐的,运盐的,井然有序。 顾妙看了一会儿就悄悄离开,她在云城待了五日,安排好留种的事,然后坐马车回燕京。 途经襄阳城,马车停下,顾妙在城内住了一日,次日一早就去了送君亭。 大早晨,锦湖顾妙波光粼粼,赤色的阳光撒在湖面上,好似一层金纱。 不时有鱼跳出来,露出雪白的肚皮,被太阳照的一亮。 锦湖极为开阔,一眼望不到边际,近岸的湖面上还铺着荷叶,这个时候,荷叶倒还翠绿,只不过莲蓬都枯黄了。 锦湖鱼不少,撒了鱼苗,绝对比三四月的时候鱼多,还肥。 “这里面还有虾,还有蟹,现在正是蟹肥膏满的时候,可惜皇上来不了,不然能吃最新鲜的。”刘伟湛望着顾妙,心中颇为感慨,做皇上有什么好。 顾妙面无表情,“生吃最新鲜。” 刘伟湛:“夫人你放心,捞出来的第一篓鱼就送到燕京,路上还用水养着,保准到宫里还活蹦乱跳的。” 雇的工人早就到了,顾妙道:“捞鱼吧。” 五六斤一条的草鱼鲤鱼,半臂长的鲤鱼鲢鱼,还有四五两一只的螃蟹,河虾呈青灰色,有手指长。 一艘艘渔船开始撒网打鱼,捞出来的鱼就放进桶里,湖里的鱼不少,一半连夜送到西北军营,剩下的都送往燕京城。 顾妙没有跟着鱼一块儿回去,刘伟湛说的对,鱼新鲜才好吃。 江一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襄阳,跟过节似的。 江一拍拍刘伟湛的肩膀,“好兄弟,好久不见了,升官发财可别忘了兄弟我。” 江二也过来拍拍他,朱雀卫二十个人,一人拍了刘伟湛一下。 刘伟湛看看肩膀:“他娘的都拍一边……都给我拍肿了!” “滚滚滚,升官发财我一个人的事,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刘伟湛瞥了这些人一眼,“你们怎么都回来?” 江二一本正经道:“来保护皇后娘娘的安全。” 刘伟湛呵了一声,说的可真够冠冕堂皇的,“怎么早没见你们?” 江十三是一路跟过来的,他是护卫,顾妙在哪儿他在哪儿。 江三从南方赶回来的,十三给他写的信,“早在来的路上。” 刘伟湛深深吸了一口气,“不是,你们手上提的是什么东西?” 鸡,鸭,猪腿,还有捆得结实的鹅,但凡来的就没有空手来的。 还挺懂礼貌。 江一道:“肉,带过来添个菜。” 总不能光吃鱼,虽然光吃鱼也行。 刘伟湛心里堵着一口气,“猪腿哪儿来的,还有鸡,都哪儿来的。” 江一抱着只鹅,鹅的嘴对着刘伟湛,“从你那儿拿来的,都是从你那儿拿的。” 刘伟湛:“……” 顾妙是想下厨做顿好饭,在宫里,她下厨的次数少,御厨做的也好吃,但没自己做的吃的爽快。 只是,徐燕舟不在。 厨房里不少食材,鸡鸭鱼肉都有,鱼仍旧捣成鱼蓉,先做个鱼丸汤。 再做一个红烧鲤鱼,辣口的水煮鱼。 五六斤一条的鱼,片出来的鱼片就一大盆,剩下的猪腿,烧个肘子,鸡就做成荷叶鸡。 鸭子烤着吃,鹅顾妙真没做过,就用肉汤炖了一大锅。 螃蟹和虾清蒸了一锅,然后又做了一锅香辣虾香辣蟹。 要么怎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这么多吃的,光看着就觉得满足。 五花肉自然是炖着吃,里面还放了土豆莲藕,空气里都是饭菜的香味,馋人的很。 有多久没有这么好好的吃一顿了,别说骑马回来,就是爬也爬回来。 肉香饭也香,一个个张着脖子往屋里看,刘伟湛咽咽口水,“太香了,太香了,大鱼大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