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侠义_第38章 观而非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观而非避 (第1/2页)

然而庞涓还是不直接对齐宣战,而是把打击的目标锁定在韩国。
  一则韩曾与赵共同干涉魏惠王夺权的“内政”,魏惠王恨之入骨,他是个睚眦必报之人,岂肯咽下这口气?
  再则最近楚国援秦又借道于韩,旧恨新仇之外,更重要的是韩的兵力较弱却很富庶。
  吃掉韩可以在物质上得到丰厚收获,日后对齐作战规模小不了,积累物力非常重要。
  韩虽也是晋国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又立国称王,列入“七雄”。
  但一直是与赵国关系密切而成事,自己并不具备雄厚实力。
  历代君主又多懦弱庸碌之辈,内被权臣挟制,外受邻国侵扰,国事难展。
  最辉煌的一个时期是“郑国贱臣”、“术家”申不害执政时: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中国治兵强。
  申不害死后,再无贤臣,使之衰落;
  由于一直没有得到过有实力的将领,兵役又实行“招募制”,兵源的素质很低。
  韩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所以经商者多,破了产的商家子弟当兵只为混饭吃。
  在战斗中,见利就忘义,甚至“忘耻”,一败便溃散。
  庞涓更懂得先挑“软”的欺负。
  但他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出齐军。
  与孙膑在别家的国土上决战,不但可以避免本国受到战火的损害,而且还便于自己运用奇兵袭击敌人。
  攻韩,可收一箭双雕的效果。
  战争一起,韩军果然连连败退,危急之下,韩国连忙派使臣四处求救。
  怎奈楚王新崩,楚国忙着办丧事,秦国则在搞“变法”行新政,万事从头做起,也分不出精力。
  有能力与魏抗衡的,如今只有齐国。
  桂陵之战的胜利,孙膑起了重要作用。
  但此时他的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很多人不相信这么一个瘦弱的刑余“刖夫”能打败举世闻名的庞涓。
  所以把这次胜利视为“侥幸”,不但不肯承认孙膑,对齐国军队的实力也做低调估计。
  尤其魏军攻函谷关之战后,更让文官们畏之如虎,谈魏色变:
  “听说武卒能日行千里,百尺之城,一蹴而就。”
  “乖乖,一箭就射透城墙!”
  “哼!掌法更厉害,劈下去天摇地动,削山头如朽木!”
  邹忌当然也反对援韩,但他不能追随着胡说八道,而且得颇有道理:
  “魏军的数量已超过我们的二倍,作战素质也相当高。
  与齐既怀桂陵之仇,又积对孙军师的私怨。
  只是理由不充足,尚未挑衅,咱们如贸然援韩,正好授人以柄,无异于摸老虎屁股。
  臣意还是以自保为上策。
  他既攻韩,必定损耗军力,咱们一面坐山观虎斗,一面加强防御。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韩战之后他对咱们就没什么威胁了。”
  其实桂陵之战对提高齐国的声誉还是有很积极影响的,在那崇尚武力的时代,能挫败强敌就能受到尊重。
  齐这样大国的发言,就更有分量,所以齐威王也倾向援韩。
  但反战派以相国为首,又占多数,使他不便轻易表态,他是相信孙膑的,很想再听听孙膑的意见。
  孙膑却满口赞同邹忌:
  “成侯之言有理,魏军十年磨一剑,如今既亮又锐,挡其锋者无不披靡。
  所以目前我们是应该坐山观虎斗。”
  齐王有些失望地瞅着他:
  “可韩国不是虎,一条牛而已,根本不是魏的对手,让牛喂饱了虎后,对咱们的威胁更大了吧?
  您曾以此理由主张援赵,现在为什么又要‘坐山观虎斗’,躲避魏锋呢?”
  邹忌急忙给孙膑帮腔:
  “此一时彼一时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