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个媳妇是恶毒男配(穿书)_分卷(6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65) (第2/3页)

金陵一富商之女,从小对经商之事耳濡目染,才会对经商那么在行。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胡嬷嬷的父亲生意失败,为了还债,变卖所有家产,带着妻女回到了老家也就是胡家村,然后给胡嬷嬷招了个上门女婿。

    ??然后遇到战乱,胡父胡母都死在了战乱之中。剩下小两口难以为生,只能卖身给了厉家。

    ??后来就是战乱平息,武定侯娶了萧氏,胡嬷嬷和夫君也跟着去到了京城主宅。再后来就是萧氏生下次子,胡嬷嬷被选为厉怀明的奶娘。

    ??如今胡嬷嬷的夫君早在数年前就病逝了,胡康平已经脱离奴籍,想要参加科举就必须回到我原来籍贯所在的金陵府。

    ??他也正好回到胡家村祭拜先祖。

    ??不料当他带着弟弟回到胡家庄,看到的却是一片大火残留的废墟,四处打听才得知,在暮冬之时,胡家村和附近的陈河村、杨槐村三个村子的人染上了瘟疫。

    ??瘟疫在这个缺衣少食的时代,几乎就是死神的代名词。而且扩散的还非常迅速,完全无法防范,只有不和染病的人接触,才不会被感染。

    ??杨知府得知之后立即命人封锁三个村子。

    ??三个村子的村民却因为害怕恐慌闹起了□□,发疯的想要冲出来。

    ??杨知府为了不让这些人四处乱逃,把瘟疫扩散到其他地方,只能放火烧村,三个村子,上千百姓,就这么被活活烧死。

    ??胡康平和胡康乐得知此事之后,虽然非常震惊悲痛,但也勉强能理解杨知府的做法,如果村民们老老实实呆在村子里,等到大夫过来医治还能有一条活路。可若是让他们冲出去跑其他的村子或者城里,只会让瘟疫大范围的扩散,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失去性命。

    ??放火烧村烧城虽然残酷,却是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被上位统治者默认的做法

    ??而且事情已经发生,杨知府也是为了其他更多的百姓,他们就算心中再有悲愤不甘,能做的也只是去拜祭一下村民,聊表一下心意。

    ??只不过等他们去打听村民们的坟冢在哪里的时候,却惊讶的得知根本就没人什么坟冢。

    ??竟然根本就没有人去给他们收尸,所有人都被烧成了灰烬,骨灰早就被风给吹没了。

    ??想再细问官府为何没有给村民们收敛,被问到的人全都避而不谈有什么洪水猛兽一样。

    ??胡康平敏锐的察觉其中的不对劲,仔细查探了一番,惊愕的得知村子被烧之后,原来属于三个村子里的近万亩良田都被杨知府等一众官员给瓜分完了。

    ??江南土地肥沃,百姓富饶,商业繁荣,这里的每亩田至少能卖到二十两,但往往都是有价无市。

    ??许多达官贵族都想要在金陵买上一两个庄子。

    ??只可惜金陵的百姓也是知道土地的重要,而且多数是祖产,轻易不肯变卖。这样许多想在金陵买地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三个村子被毁,空出的近万亩良田,那得是多大的一笔银子!全都便宜了那些官员。

    ??再联想周围村庄百姓面对此事的古怪态度,和杨知府对三个村子的漠视,胡康平有理由怀疑其中有什么猫腻。

    ??因此接下来他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和胡康乐暗中查探。

    ??没想到这件事还没查明,却让他发现了更糟糕的事情,金陵多年没有发过洪灾,但朝廷每年都有拨下银两去修建河堤。

    ??可他们却发现河堤坑坑洼洼的,已经年久失修到只有要多来几场暴雨,就有被冲垮的危险的程度。

    ??而且今年的雨水渐渐变多,早已经入秋了,雨水也没用减少多少,据有经验的老农猜测,只怕到了冬天还会下更多的雨。有可能会发生洪涝。

    ??胡康平也曾经去求见过杨知府,询问河堤一事,被杨知府用金陵不可能有洪灾,老农的猜测都是无稽之谈,百姓在其他方面更需要银子云云,给敷衍过去了。

    ??胡康平若是再想要深究,就收到了杨知府和其他官员明里暗里的威胁。

    ??胡康平并不是鲁莽之人,心知自己只怕触犯到某些人的利益,明智的选择是明面上放弃查探,认真读书准备考试,私底下和胡康乐悄悄打探消息。

    ??直到前些日子,院试过后,终于让他有了眉目。这其中胡嬷嬷还出了不少力。

    ??据衙门某个官员身边的常随说漏嘴,杨知府通过上头的关系得到一个好消息,明月公子有办法将粮食亩产翻上至少两倍,皇帝正在秘密试验,看看那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嗯哼一旦得出结果,必定会全国推广,到时候谁家的田地多,能产出的粮食就更多。那就代表着更多的银钱。

    ??因此上头的人吩咐杨知府尽量在金陵等富饶之囤积良田。

    ??那三个村子的田地,早就被杨知府看上了,只是那三个村子的村民不识好歹,死活不愿意让出自己的田地。

    ??又有郎中暗中告诉胡家兄弟,其实三个村子的村民患的病不是瘟疫,只不过是普通的风寒。

    ??其中的内情已经明了,分明就是杨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